公赢网配资 湿气 —— 健康的隐形 “杀手”,你了解多少?_身体_人体_运动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湿气就像一个隐形的 “杀手”,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。很多人都知道湿气不好,但对它的了解却并不深入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湿气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,以及如何有效祛湿。
一、认识湿气
中医认为,“湿” 为自然界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 “六淫邪气” 之一,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。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、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,比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,或者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,就容易感受外湿。内湿则是指湿从体内生发,多由脾失健运、肺失宣降、肾失温煦,导致水湿停聚引起,简单来说,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代谢出现了问题,导致水湿无法正常排出,从而在体内积聚。
展开剩余79%二、湿气重的表现
1、精神状态:
即使睡眠时间充足,起床后仍总觉得困倦、乏力,头沉、打不起精神,仿佛身上有东西裹着,懒得动弹。
2、皮肤状态:
皮肤爱起疹子公赢网配资,有时手脚会出现小疱疹甚至脱皮,脸上、头发也总是爱出油,感觉黏腻不舒服。
3、大便情况:
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,而湿气重的人,大便往往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、黏腻,不成形,还容易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。
4、身体外形:
早上起床后可能会突然感觉小腿肚非常酸痛、沉重,或者发现最近体重增加了许多,出现虚胖的现象,这也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之一。
5、口腔情况:
照镜子时若发现自己舌苔厚或者舌体胖大,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,那就证明体内的湿气太重了。
三、湿气产生的原因
1、饮食因素:公赢网配资
现代人喜食膏粱厚味,如过多食用烧烤、冰镇啤酒、冰激凌等,这些食物难以消化,容易在体内化为湿气。此外,口味重而多咸,也会影响身体的水液代谢,导致湿气内生。
2、生活习惯:
长期缺乏运动,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,水液代谢也会受到影响,使得湿气容易在体内淤积。另外,夏季长时间吹空调,室内外温差过大,也会导致人体的汗液无法正常排出,湿气就会积聚在体内。
3、环境因素:
如果居住环境潮湿,或者经常在下雨天外出且不注意防护,就容易感受外湿,湿邪会通过皮肤毛孔进入人体,从而导致体内湿气加重。
四、祛湿方法大揭秘
1、饮食调理
清淡饮食 :减少酒、肥甘厚味、甜食、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的摄入,少吃生冷食物、冰品或凉性蔬果。 祛湿食疗方 薏米赤小豆汤 :薏米 30-50 克、赤小豆 30-50 克。将薏米、赤小豆用清水洗净,放进汤煲内,煲一个小时,调味即可。具有健脾、利湿的功效,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。 淮山芡实薏米汤 :淮山 20 克、芡实 15 克、炒薏米 30 克、北芪 15 克、猪排骨 150 克。先用水浸泡淮山,薏米用锅炒至微黄,排骨洗净斩件,芡实、北芪用清水洗净。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,煲一个半小时,调味即可。能健脾益气、祛湿抗疲劳,适合脾虚湿重、精神不振、大便烂溏者。2、运动祛湿:
适当的运动如跑步、健走、球类运动、瑜伽、太极等,都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,增加水液代谢,加速湿气从汗液、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。不要因为觉得身体沉重、懒得动弹就放弃运动,越是不爱运动,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,久而久之会导致湿邪困脾、引发疾病。
3、避开湿气环境:
日常生活中要留心,不要直接睡地板,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、吹干头发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、不通风透气的衣服,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。在阴雨天气或者潮湿环境中,尽量减少外出活动,室内可以借助抽湿机、干燥剂、空调除湿等设备来保持干燥。
4、穴位按摩:
中脘穴 :位于人体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 4 寸。出现湿困腹部,脾胃运化失司,有腹胀、消化不良等情况时,可按揉此穴位。操作方法为双手交替环形按揉中脘穴,亦可上下擦揉中脘穴,每个部位每次 2-3 分钟。艾灸中脘穴也有一定效果,点燃艾条,置于艾灸盒中,悬于中脘穴上,每次艾灸 10-15 分钟(湿热证不建议)。 委中穴 :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,走的是膀胱经。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,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。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,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 49 下。5、中药调理:
常用的祛湿中药有芳香化湿类,如藿香、佩兰、苍术等,主要适用于寒湿类;清热燥湿类,如黄连、黄芩、黄柏等,主要适用于湿热类;利水渗湿类,如茯苓、泽泻、猪苓等。具体用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,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希望通过以上对湿气的介绍公赢网配资,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湿气,重视湿气对健康的影响,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祛湿,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,生活更加轻松。
发布于:上海市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